爱在阳光下,孤独症知识宣传
爱在阳光下,孤独症知识宣传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简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兴趣活动范围狭窄,重复刻板的行为等。孤独症儿童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因此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治疗孤独症并没有特效药,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关键,越早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进行干预,孩子越能像普通人一样获得正常生活。
学习“五不”早期识别法,及早发现孤独症
孤独症起病较早,多在30个月内起病。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五不”早期识别方法,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孤独症。
1.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患儿早期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患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对叫名字反应不敏感,不能用眼神和他人共同关注手指指向的其他物体或事件。
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手势比划等。
4.不(少)语:多数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5.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特别喜欢反过来转动小汽车的车轮,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转动的电风扇等。
孤独症的症状表现,爸妈一定要警惕
孤独症无法通过孕期检查发现,而且没有特色的药物治疗,只能是通过观察孩子的种种行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因此,一旦 3 月龄到 3 岁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诊室及时进行检查。
3月龄:1.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2.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的人或物品3.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4.俯卧时不回头
6月龄:1.发音少,不会笑出声2.紧握拳不松开3.不会伸手及抓物4.不能扶坐
8月龄:1.听到声音无应答2.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3.不会双手传递玩具4.不会独坐
12月龄:1.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2.呼唤名字无反应3.不会用拇指及食指对捏小物品4.不会扶物站立
18月龄:1.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2.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3.不会独走4.与人无目光对视
2岁:1.无有意义的语言2.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3.不会跑4.不会用匙吃饭
2岁半:1.兴趣单一、刻板2.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3.不会示意大小便4.走路经常跌倒
3岁:1.不会双脚跳2.不会模仿画圆3.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4.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家长应该怎么办?
1.不要过度自责:如果孩子患有孤独症,家长首先要明白孤独症不是由教育方式或亲子关系造成的,不需要过于自责。
2.不要耽误诊断: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忽视症状、讳疾忌医。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可疑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早诊断、早干预,为孩子争取好的预后。
3.正确处理自身情绪: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母亲比其他发育障碍患儿的母亲抑郁程度更高,而在孤独症患儿的治疗中,排在首位的是教育引导干预,家庭干预是最重要的。家长的坚持其实也是孩子的希望,在此过程中如果家长出现情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寻求疏导。